八音薈萃 | 民族樂器之——艾捷克
(視頻素材取自于中央民族歌舞團建團65周年大型歌舞晚會《錦繡家園》)
艾捷克是維吾爾族、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樂器,音色清新、明亮、渾厚,是高音、中音和低音俱全的系列拉弦樂器,可用于獨奏、器樂合奏或為歌舞伴奏,是木卡姆音樂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。
艾捷克外型獨特別致,琴筒呈球形,琴的內側用蟒皮蒙裹,使共鳴體形成兩個半球形,在它的周圍有發音孔,音域約三個八度,一般有主奏弦兩條,在主奏弦的弦柱下另設有若干共鳴弦,演奏時用弓擦奏主奏弦,其它弦起共鳴作用。
在維吾爾族民間,據說艾捷克是開門、關門或車輪軸轉動時所發出的聲音。艾捷克起源于古代波斯,后經“絲綢之路”傳入中國,最初流行在南疆的和田、莎車和喀什一帶,后來逐漸傳到北疆和東疆各地。到了清代,艾捷克被列入宮廷里的回部樂(即維吾爾族音樂),屬于胡琴類樂器,《律呂正義后編》記載:“司胡琴一人,回名‘哈爾札克’”。
艾捷克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,形成了多種不同型式。以主奏弦來分,有一弦、二弦和三弦艾捷克。從地區來分,有多朗艾捷克和哈密艾捷克。除傳統的艾捷克以外,還有改革的新型艾捷克和低音艾捷克。雖然品種繁多、形制有別,但都是維吾爾族民間樂隊中最常用的樂器。
來源:信息中心
文/楊春苗 整理
視頻剪輯/翟紅屹